涉及中国华能集团、晋能控股、国家电投!山西年内已废止21个“风光”项目规模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705次 更新时间:2025-07-21
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了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涉及中国华能集团、晋能控股、国家电投等知名企业的7个项目共计35.2052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加上今年5月份废止的第一批14个项目、59.1947万千瓦,山西年内已累计清理21个项目、94.4万千瓦风光装机容量。
对此,山西省能源局表示,此举旨在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建设,优化电网接入与资源配置,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
全国多地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
碳氢方程式注意到,山西省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现象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宁夏、陕西、福建等多个省份也纷纷展开对新能源项目建设情况的排查工作,并废止了一批“圈而不建”的新能源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今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便发布了《关于清理废止不具备建设条件新能源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地对辖区内新能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确认项目建设条件,并将清理废止项目清单上报。并于次月宣布清理废止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新能源项目共4个。
4月21日,陕西省咸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对部分2022年新能源保障性并网项目予以废止的公示》,拟将咸阳市大唐长武1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大唐瑶池彬州10万千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废止。此外,2025年以来,陕西榆林、汉中、安康、铜川、渭南等多地也相继发布新能源项目废止公告。
5月19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废止一批已不具备实施条件的光伏电站项目的通知》,决定废止惠安县智慧光伏碳中和项目等10个项目。
时间轴再拉长,江苏、山东、广西、贵州、内蒙古等多个省市早在2024年就“动过刀”。全国一盘棋,曾经“圈而不建”的风光项目正被集体清场。
为何多地集中废止“风光”项目?是什么让曾被视为“印钞机”的新能源项目成了烫手山芋?关键原因在于政策变化——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取消新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要求新能源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该政策打破了行业原有的“保量保价”模式,让不少依赖政策扶持的企业措手不及。
而在市场化的浪潮下,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风电投资3163亿元,同比增长10.9%;太阳能发电投资4478亿元,同比增长1.9%。风电的投资增速更是光伏的5.74倍。但两者的发电量增速却形成鲜明对比:当年风电发电量增速12.5%,远低于太阳能发电的43.6%。
进入2025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仍保持18.3%的增速,而风电增速已骤降至3.2%,较上月下滑7.8个百分点。这种“投资热、产出冷”的反差,在市场化电价面前被无限放大:光伏靠TOPCon、钙钛矿把度电成本打到0.2元以下,而风电受制于消纳和造价,度电成本仍高出一截。没有补贴托底,低效项目只有被“淘汰出局”。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各地正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以山西为例,通过两轮清理腾出的94万千瓦指标,未来或将转向光储一体化、氢能耦合等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能源模式。而在这场新能源2.0时代的竞赛中,如何快速完成从“量”到“质”的跃迁,或成为未来能源格局中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