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齐翔腾达公告称,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青岛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系列橡胶弹性体、氢能开发利用、生物基材料、高附加值化工品关键原料和催化剂等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并建立组织保障。
齐翔腾达现有的甲乙酮、低碳烷烃脱氢等生产装置都会副产氢气,目前每年产量在1万~1.5万吨,副产的氢气大部分通过管输供齐鲁石化和周边的加氢装置,一部分自用。
随着今年底70万吨/年丙烷脱氢建成投产,齐翔腾达氢气产能将大幅提升。目前,丙烷脱氢每生产1吨丙烯约可产生37.9千克氢气。以此估算,齐翔腾达7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若满产,每年将新增副产氢气约2.65万吨左右。齐翔腾达也多次表示,公司持续关注氢能源技术的发展,寻求高附加值的用途。
近期,中科院青岛所与德国汉诺威大学的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用于氢气提纯的高稳定性混合导体陶瓷膜,低纯氢气的燃烧可以促进陶瓷膜另一侧水分解所生成氧气的原位移除,从而直接获得不含CO的氢气,可作为燃料直接用于氢燃料电池。
此次双方在氢能开发利用领域的合作,有望为齐翔腾达开辟新能源领域的新赛道。
“三桶油”的氢能布局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下,氢能因具备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性,被视作未来主要能源之一。包括“三桶油”在内的石化企业纷纷入局。“三桶油”因为其巨头优势,在氢能领域的布局也备受瞩目。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的目标是打造第一氢能企业。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张玉卓曾在媒体上表示,未来中国石化会逐步大规模地引入氢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一方面,中国石化现在的制氢规模是国内最大的,年产氢气超300万吨;另一方面,中石化在氢的运输、储存、加注、使用这些环节都有相当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氢气的运输方面,已经有三条运输管线运行了多年,对于氢气的运输、规律、成本、安全都有比较好的把握,中国石化加氢站的布局已经全面展开。
中国石化目前已掌握水蒸气转化制氢全套技术,包括专有技术、工程设计、建设、控制和联锁、开工,并拥有丰富的运行经验。中国石化具有氢气提纯技术基础。以大连院为例,以重整装置副产氢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高选择性定向除杂专用吸附剂,配套高效提纯工艺(S-PSA)和精准时序控制策略,可形成整套氢燃料电池车用高品质氢气生产技术。
中国石化旗下大连院目前正加速推进氢气制取(化学环制氢、生物质制氢)、提纯(S-PSA)、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气品质检测平台建设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形成全品类氢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解决全产业链流程较长、上中下游发展不均衡、部分关键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氢源成本高等难题。
用氢领域,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化已累计开展加氢站试点项目27个,在广东、上海、浙江、广西等地布局了加氢站点。而在未来五年,中国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中国石油
2月7日,中国石油合资建设的张家口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用,为冬奥崇礼赛区50辆氢能源大巴供应氢燃料,加出中国石油加氢业务“第一枪”。除了为冬奥服务建设的加氢站,中国石油也计划将北京金龙加油站建成油氢合建站,10月已投入试运行。虽然中国石油在氢能领域布局较晚,但力度很大,中国石油计划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投运50座加氢站。
中海油
1月22日,中国海油成立子公司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海油能源为一家以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为主的新能源公司,重点培育以海上风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海上风电,探索分布式能源、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油能源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油从“传统油气能源技术服务”向“清洁能源技术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而随着发展氢能产业逐渐成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途径之一,预计海油能源也将在氢能领域深入布局。
3月,林德和海油能源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共同投资和探索氢能产业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尤其在氢动力领域。林德拥有贯穿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领先技术以及市场经验和专业能力,包括氢能的生产和供应、纯化和液化、储存、运输以及加氢站充装等。在加氢站充装环节,林德拥有领先的专利核心技术,例如离子压缩机IC90和液氢泵CP3.0,可有效实现加氢过程中更耗、更长使用寿命和更高的可靠性。
目前,中国海油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专项研究机构,展开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制订公司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方案。同时将围绕国家最新政策要求,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新能源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管理。
近两年,多家石化企业纷纷宣布了自己的绿氢计划,传统石化向绿色脱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据统计,除“三桶油”外,中化集团、宝武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中核集团以及中广核集团等纷纷进入氢能领域。
制氢领域(23家)
昊华科技:子公司在“制氢-储运-用氢”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制氢”环节拥有技术积淀和工程业绩,釆用PSA技术制燃料电池级氢气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阳光电源:发布国内首款绿氢 SEP50 PEM 电解槽,该电解槽是目前国内可量产功率最大的 PEM 电解槽。计划形成“风-光-储-电-氢”业务全面发展格局,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供应商。
隆基股份: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分布式光伏、光伏+绿氢、化工材料等多领域形成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清洁能源应用市场。
宝丰能源:由宝丰能源组织实施的“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在宁夏正式投产,是目前全球单场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
凯美特气:以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制氢,海南省首个氢气充装站项目即中石化海南炼化氢能凯美特充装站项目已建成,达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使用国家标准,供应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氢能源用车所需的氢能原料,未来的服务方向为助力海南氢能源岛的建设。
金能科技:公司拟投资203亿元在青岛建设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由丙烷脱氢制丙烯及绿色炭黑、MMA等系列项目组成,其中正在建设中的丙烷脱氢项目副产氢气。
美锦能源:公司在京津冀、山东、渤海湾、大湾区等地都有差异化布局。公司在京津冀地区主要围绕氢气的制、储、运、加全产业链为主线展开布局。如公司参股的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厂家之一,是北京市唯一具备合格资质氢能生产厂家,唯一一家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并具备完整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
创元科技:创元科技旗下子公司苏净集团从事气体设备的生产已有43年历史,致力于在线气体发生设备和高纯气体纯化设备的开发和研制。公司拥有PSA、VPSA制氧,膜分离制氧,PSA制氮、膜分离制氮,氨分解制氢,各种气体纯化等专业设备生产能力,生产的各种型类气体设备已超过一万台。
四方达:公司拥有一种制氢AL基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的专利。
卫星石化:公司设立浙江卫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更好地发挥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的清洁工艺优势,将生产过程中富余的氢气,开展氢能源业务拓展、参与氢能利用技术开发、寻求加氢站建设。
和远气体:公司目前主要是工业尾气回收提纯得到高纯氢气,可以用到燃料电池领域。
鸿达兴业:公司生产的液氢、高纯氢气、超纯氢气等,可广泛应用于氢燃料汽车、电子工业、半导体、冶金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
金宏气体: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8个加氢站(分布于上海、南京、常熟、如皋、张家港、成都等)的优质氢气供应商。
滨化股份:公司与亿华通于2017年投资设立了山东滨华氢能源有限公司,该子公司主要业务为动力氢制造。
华昌化工:2018年政府报批了加氢站项目,并且公司有制氢等技术。
永安行:公司已经建设了一套小型制氢系统并投入试运营,该系统采用电解水制氢,所需电源来自太阳能和夜间峰谷电,为公司氢燃料电动车提供氢气。
联美控股:公司计划打造独立氢能事业部,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技术路径,以绿氢的制取(先进电解水制氢技术)为切入点,积极布局末端加氢站的建设运营等氢能产业链。
凯龙股份:目前已在氢能源核心环节,包含氢能源的制备,储运,发动机和应用领域的全方位布局。
上海电气:在氢能领域,上海电气利用现有能源装备的制造优势,发挥现有新能源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协同优势,发展绿色氢能装备产业,积极开展制氢、加氢及氢能应用等系统示范。目标将通过技术研发快速掌握绿氢制备的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
华电重工:2020年,公司成立了氢能事业部,以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二氧化碳减排利用、工业尾气综合利用为方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制售氢、装备制造、工程总包等一体化服务。
中泰股份:在氢能领域,公司将借助原有的制氢、提纯技术在制氢环节力展所长,并对其他制氢技术密切关注并适时参与,同时顺势向氢储运、氢液化、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环节发展。
东方电气:2019年公司的西部首条氢能及燃料电池批量生产线成功投产,氢能城际客车、物流车样车开发完成,成功举办了成都首届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大会,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天绿能:2020年7月22日互动平台回复:公司目前在张家口有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已基本建成,同时,公司仍在积极探索制氢及氢能利用的相关技术储备。
储氢领域(6家)
京城股份:积极引进加氢站装备制造技术,解决氢气储运的瓶颈环节,打造公司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和龙头地位。
富瑞特装:公司有车用液氢储氢瓶的研发项目,控股子公司富瑞阀门有生产氢用系列阀门,公司还通过出资的新能源产业基金参与一些氢能源优势企业的股权投资。
深冷股份:公司已具备制氢、氢液化、氢加注等成套装备的设计、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中材科技:公司已开发储氢瓶,现具备1万~2万只35Mpa高压储氢瓶产能。
天沃科技:公司具备制造存储氢气容器技术和能力,可以应用于氢气存储。
亚普股份:战略性布局并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70MPaIV型车载储氢瓶的研制。
用氢领域(7家)
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投资氢能项目,涉足加氢站建设。
东华能源:公司规划率先在苏浙沪地区布局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气站,子公司东华汽车和江苏港城共同成立江苏东华港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华港城加氢站是目前江苏地区首个商业化运营加氢站。
雪人股份: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厚普股份:为国内首家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一直积极持续加大对氢能领域的投入力度,自主研发的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率先打破了国际垄断;公司还承建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氢能典型示范站的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
亿华通:氢能第一独角兽有着诸多优势,绝对的行业老大,亿华通多年来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在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
腾龙股份:控股国内燃料电池领先企业新源动力。
潍柴动力:控股全球燃料电池龙头巴拉德,巴拉德是全球最早将氢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的领先企业。
金宏气体:目前,公司已成为全国8个加氢站(分布于上海、南京、常熟、如皋、张家港、成都等)的优质氢气供应商。
随着政策的明确、技术的成熟以及下游市场的打开,未来也会有更多企业投入到氢能领域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