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渤海银行储户28亿元存款遭质押担保”事件持续发酵,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到底是谁动了储户的钱?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民可信集团”)旗下两家子公司——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禾药业”)和其关联方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制药”),于2020年11月先后向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存入多笔存款,两家公司合计存款金额为33亿元。
但在两家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中28亿元存款被用作为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石化”)提供贷款质押担保。而未被质押的5亿元,则因2021年8月19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工作人员给山禾药业法定代表人於江华打电话,核实“是否有办理存单质押业务的真实意愿”时,被企业明确否认,未能办成。
上述事件发生后,济民可信集团已于2021年9月3日向无锡警方报案,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
济民可信集团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子公司的项目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被质押,直接导致项目暂停。希望警方可以尽早的查明事实真相,涉及的款项可以尽早追回。”
目前,该事件越发复杂。10月24日凌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布声明称,“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并承诺将一如既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而与济民可信集团无任何关系的被担保公司——华业石化身份成迷,曾欠税200余万。
华业石化究竟是怎样一家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其成立于2019年3月1日,曾经叫做“润港石化南京有限公司”,2020年6月改为现名。华业石化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王军,公司于2020年4月16日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石油制品、燃料油、润滑油的销售;仓储服务;化工产品、木材、初级农产品等。社保参保人数19人。
2019年年报显示,华业石化彼时的股东江苏润港石化有限公司认缴出资5亿元,实缴出资9905万元。而后,随着华龙国业集团有限公司入主,华业石化的实缴出资增加300万至10205万元。
虽然华业石化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其曾两度因税务问题被相关税务监管部门点名。
2019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发布欠税公告,披露全市税务机关确认的2019年三季度企业(单位)纳税人欠缴税款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欠税情况。
其中,彼时华业石化还叫润港石化南京有限公司,在这份欠税名单中,华业石化欠缴两笔税款。其中之一是欠缴增值税217.81万元;另一笔是欠缴城市维护建设税40.8万元。彼时,南京市税务局在公告中表示,被公告的纳税人应当及时缴清所欠税款;税务机关对被公告的纳税人所欠税款应当采取清欠措施;被公告的纳税人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税的,税务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020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玄武区税务局发布《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送达公告》,公告中,华业石化被要求限期缴纳税款金额为142.58元,限期缴纳时间为2020年1月4日。
工商信息之外,我们再来看看华业石化的“商业版图”。启信宝显示,华业石化控股7家公司,参股3家公司。虽然华业石化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等行业,但旗下公司的所在行业堪称涉猎广泛,除了燃油零售、技术推广、商务服务,还涵盖投资与资产管理、珠宝首饰及相关物品制造等。由此看出,这个“假国企”经营不到三年,旗下子公司及参股公司涉足的行业却多达9个,旗下注册资本超5千万元的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多达8家。
此外,启信宝还显示,华业石化所属行业为石油及制品批发,算上自身,华业石化涉足的行业多达10个。
一款提供质押融资的创新存款产品
济民可信集团是江西一家现代化大健康产业集团,业务覆盖医药、能源、投资等领域,总部位于南昌。
秉承创新驱动的战略方针,济民可信集团在医药产业专注于化学药、生物制剂、现代中药、保健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完成国际化研发布局,建立了上海、南京、美国新泽西一体化的研发体系,通过设立在江西、江苏、浙江、吉林等省的10家制药基地,推动前沿产品的全球开发和转化落地。当前,公司已在肾病、肿瘤、呼吸、疼痛、心脑血管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部分制剂和原料药产品远销欧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前十。
2018年,济民可信集团正式进入清洁能源领域,投资65亿元在江西建设“中国首创、亚洲第一、全球最大”的煤制清洁燃气生产基地,助力当地建筑陶瓷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2021年,该项目正式投产后,清洁能源产业将成为济民可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济民可信集团介绍,此次事件中涉及的资金为其两家子公司的项目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且两家公司首次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开户,通过企业网银购买了渤海银行“新易存”存款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新易存”为渤海银行推出的一款创新存款产品,该产品短期价格优势明显,线上购买简单且起点低,支持到期自动续存、多次提前支取及质押融资。
央广网记者从渤海银行客服人员了解到,“新易存”属于一款对公存款产品,可以通过网点柜台或电子渠道进行购买,其中通过营业网点柜面购买,单笔起存金额为50万元;通过电子渠道购买,单笔起存金额为10万元,且多存不限。存款期限为10天至1080天,以1天为单位递增。存期内可以多次支取,留存本金不低于起存金额,否则按销户处理。而对于质押融资,渤海银行客服称,“须符合本行授信和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
济民可信集团称,“当时因为有存款需求,开户时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推荐了这款产品,我们就买了。而且定期存款,到期日才是存款收益最大化的时候,所以没有急用的话,也不会去提前取出。”
不过,济民可信集团强调一个细节,其称登录渤海银行电子银行查询账户时,页面上只显示存款是否在账户中,但并不能看到账户中存款的具体状态,比如是否有被质押、冻结等。
对此,记者以企业身份向渤海银行某客户经理求证时,对方表示,用户可以看到钱处于已质押状态,但不能使用。
另外,记者从多家银行业务人员处了解到,银行方面在办理存款质押业务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业务人员需要撰写报告,逐级向上汇报、审核、签字。同时,有银行方面人士表示,企业如果是首次办理质押业务,需要评估质押物,经手人员涉及业务人员、评估公司、客户等几十人。
验印、询证函回复等环节存风控漏洞
济民可信集团表示,公司与被担保公司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并无任何关系,也从未与银行签订过质押担保合同或授权他人办理质押,更不可能在相关材料上加盖印章。
“我们是在8月21日与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胡兆峰以及总经理助理管鹏程见面的时候,另外又来了不认识的两个人,介绍说是华业石化方面的人,这才知道有这家公司的存在。”济民可信集团称。
据悉,济民可信集团旗下两家公司的28亿元存款变为贷款质押担保,若完成整个过程需加盖约300余枚公章。
济民可信集团对央广网记者表示,“事件发生后,我们内部就启动内部检查。我们内部分工是很严格的,特别是涉及大金额业务,公章由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专人管理,任何一次使用公章都要从公司OA系统上提交后,经过层层审批申请。我们调取了所有的审批结果和因出差等需要的外借记录,但都显示没有任何问题。”
济民可信集团提供的录音显示,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总经理助理管鹏程称,“我觉得银行肯定有漏洞,从验印上,你达到80%或85%以上,就通过了,也没有打给法人。”
事实上,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在询证函回复中也存在问题。
2021年3月,无锡方盛会计师事务所对山禾药业进行审计时,曾向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出询证函,在函中“山禾药业在渤海银行的7笔存款共计10.1亿不存在冻结、担保或其他使用限制”的内容下,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回复“经本行核对,所函证项目与本行记载信息相符”。
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营业部总经理胡兆峰向济民可信集团承认,两家公司每笔存款存入后的几天内即遭质押。
对于渤海银行在风控方面的管理、产品设计是否存在问题等,央广网记者向渤海银行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记者发稿时,暂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