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行业资讯
氢能将是终极能源?能源布局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1405次 更新时间:2021-09-29

  氢能或将成为终极新能源?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判断氢能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终极的能源的发展方向。因为纵观整个人类对能量的发展史和利用史,从最早的燃烧木头到燃烧煤炭、到燃烧汽油、到现在的氢,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去分析它的化学公式,木头就是纯碳,然后到了煤炭,这里面就有碳的成分,就稍微下降了一点,就会有氢的加入。
  然后再到石油,氢的成本会更多,当然碳还是占大头,到天然气阶段也是一样的,包括甲烷,你可以看到是氢的比例是在不断上升的,碳的比重是逐步下降的,未来到氢能把碳会降为0,氢的比重越来越高,这里面的一个原理是氢能的密度是远高于碳的,所以说人类对一个技术发展趋势一定是追求,我叫费马原理,相当于是他追求整个的性价比,或者说是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一个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它的效率是最高的一个技术路线。
  而且还有一个趋势就是说人类对碳中和的这种追求,因为碳中和就是希望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氢能既能量密度是最高的,同时它如果是纯氢没有碳的话,人类也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也符合碳中和的发展趋势。
  所以说从无论是从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整个解决碳中和、解决气候问题的发展趋势来看,氢降低碳,然后提高氢的比重,都是整个人类能源史发展大的趋势和方向。
  现阶段氢能源因密度和重量更适合为飞机或货车提供动力
  在飞机、货车领域用氢能是因为它由于能量密度和重量大的原因,是比电池更有优势的,如果它成本再降低的话,应该它的优势会更明显,所以说短期之内氢能源的汽车更适合用货车;从中长期来看,是有可能逐步往乘用车去逐步渗透了,主要看氢能的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它的成本的下降的幅度来定。
  风光氢和风光储两条路径将加速绿能普及
  氢能是跟国家的整个新能源战略,就是碳中和的战略是相匹配的,因为我们未来的主要的能源85%都会由新能源,也就是说风能和太阳能等来提供。
  现在国家推出的碳中和是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风光氢、一个是风光储。风光储就是解决储能,用储能来解决新能源它波动性和不稳定的问题;
  而风光氢是用氢能把新能源的发的电,用电来制氢,做成这种绿氢,然后用氢来解决长途运输和存储的问题。
  距离最高级别的氢能利用仍很遥远
  我们首先是做到氢燃料电池是对氢的利用,但是氢的利用最高级的对氢原子就是氘氚,进行可控的核聚变,这样会把氢的所有的能量释放出来。也就是说,虽然都是用氢,但是氢燃料电池只是释放出氢的一部分能量,而可控核聚变是把氢的所有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当然最终极的还是可控核聚变,因为可控核聚变它是解决了核裂变的这种核污染的问题,它是没有任何的核废料的,一旦掌握了这个能力,人类的能源问题就彻底解决了,而且也解决了现在化石能源带来的气候变暖的问题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可控核聚变将是未来新能源理想图
  现在有好几个技术路线图,一个是磁约束可控核聚变,一个是激光的可控核聚变,这两个技术路线。现在中国和美国还有欧洲大家都在做,现在都在平行的发展过程中,整个的发展状况都还是不错的,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在实验室能够实现可控的核聚变,但是最近中国和美国在这方面都有一些突破,中国前一阵刚刚实现了100秒的点火,美国也刚刚实现了一个发热的能量和输入能量,已经快接近1.0了,已经在逐步的接近。
  盐湖提锂或将是解决锂能资源的重要渠道
  第一个中国的盐湖里面是可以提锂的,盐湖提锂这个方案,可以解决锂的来源,一大部分锂的供应的问题,只需要我们去提盐湖提锂的技术水平,我们也投资了一家公司,他们在这个方面现在做得非常好,也就是盐湖提锂的技术;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通过回收锂电池,把锂电池的各种各样的元素,包括锂、包括各种元素都回收,再制造成新的电池,通过可循环利用,也能够减少元素的这种元素缺失的问题。把元素回收回来之后,我们再做成新的电池,这样的话我这个元素它不会被抛弃掉,它会一直被使用;这两个路线其实都是在发展的。
  钠离子和锂离子电池各有应用场景 可互补
  钠离子电池为什么最近比较火热?其实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现在锂电池的大规模的扩产,导致锂元素的价格直线上升,从过去的几万块钱上升到10万块钱,增长的非常快,所以说钠离子它在地球的含量特别多,所以说整个的钠的成本也比锂成本低,但它的缺点是钠离子的电池比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低,所以说它们的应用场景是不太一样的,对于电动汽车领域还是要用锂电池,就是能量密度高一些应用领域。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但是它的成本也会很低,而且钠离子的供应是远比锂更多,提供钠离子是不用担心这个元素不够用的问题,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场景跟锂离子电池是完全可以做到互补,在这种储能的领域是对体积、对能量密度没有那么敏感的领域可得到广泛利用;对成本更敏感的地方,像储能领域就可以用到大量的钠离子电池,我认为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都可以,在不同的场景可以大规模的发展。
  钠离子电池在乘用车领域应用概率不大
  因为用在汽车上的话,如果你的电池的重量很重,实际上你的电量有一部分是主要来供给你运输你的电池之用的话,它是不划算的,所以说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一定是往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电池演进的。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往锂的固态电池方向去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