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炼化龙头企业浙石化、恒力、东方盛虹、恒逸石化、卫星石化,基础化工龙头万华化学、龙佰集团等,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宝丰能源等纷纷在新能源及半导体材料等硬科技领域的大体量快速布局,这既是“碳中和”背景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产业链发展必经之路。
比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或半导体材料的企业,大炼化企业一旦突破相关生产技术切入新能源或半导体领域,他们具有产业链一体化和低成本优势。国内大炼化企业在炼化项目投产后,其全球最大的集群化芳烃产能及全球最大的集群化烯烃产能具备向下游延伸至超过20种紧缺新能源及半导体材料的能力,该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极高稀缺性。
华鲁恒升
新能源领域进军锂电材料DMC,向高认证壁垒的新材料突破。公司DMC 和乙二醇、草酸等柔性生产,一体化、成本优势突出。新材料领域布局尼龙材料,向聚合物生产领域突破。
宝丰能源
荣盛石化
公司着手布局市场紧缺、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新材料领域,包括高端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醚多元醇、高压聚乙烯等产品,新能源方面,当前已具备年产20万吨的DMC产能,此外公司拟投30万吨/年的光伏级EVA,公司有望通过产业链延伸,持续推动产品附加值增长。与此同时,荣盛石化旗下永盛薄膜聚焦于薄膜类产品生产,存在向光学膜/ 光伏膜/半导体等相关中高端膜市场布局潜能。
恒力石化
东方盛虹
目前,盛虹集团在新能源、高性能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等三大方向开始了快速实施。据介绍,一是围绕新能源领域,布局氢能、风能、太阳能及配套新材料项目,建设百万吨世界级EVA光伏料生产基地、锂电池隔膜材料、电解液和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等新能源重大需求项目;二是围绕高性能新材料领域,布局建设国内最大的POE等高端聚烯烃材料项目,以及尼龙66特种工程塑料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项目;三是围绕低碳绿色产业领域,布局建设百万吨级可降解塑料、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及回收提纯等环保型新材料项目。
恒逸石化二期文莱项目规划了大体量的芳烃以及烯烃类产能,其中苯 78万吨/年,乙烯 165 万吨/年深加工装置,文莱炼化二期项目的建设期约为3 年,预计 2024 年有望建成投产,大体量的芳烃和烯烃的产能规划给恒逸文莱二期项目产业链延伸以及深加工布局提供了潜力,恒逸石化依靠两期炼化一体化项目有望向下游新材料产业链持续布局。
卫星石化
公司依托高纯度的轻烃原料优势,加速推进连云港基地乙烷下游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EAA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同时围绕新能源电池及光伏等下游快速发展的行业,计划于2022年建成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反应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装臵,包括锂电池添加剂VC、FEC等产品规划,利用副产氢推进氢能业务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双氧水在半导体、光伏等行业影响力,加快乙烯齐聚法合成长链α-烯烃及POE技术开发项目的中试。
万华化学
公司积极投资“碳中和”和清洁能源,上半年参股华能(海阳)光伏新能源和华能(莱州)新能源:其中前者规划用地面积约16266亩,装机容量600兆瓦,预计建设投资26.03亿元;后者计划建设装机容量93M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投资7亿元。两个项目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助力公司实现碳减排。
龙佰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