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行业资讯
双碳目标下 能耗指标一票否决权的时代来了!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1430次 更新时间:2021-07-26

  在我国,传统上决定工业项目能否上马的核心指标,依次为规模产能、安全、环评。但在双碳目标下,此前并不被重视的能耗指标成了项目能否上马的关键,甚至拥有了一票否决权。而且,这项否决权的权限会越来越大、持续时间会更长。

  近日,地处能源金三角的数个特大型煤化工项目因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而被当地有关部门要求临时停建或缓建。

  公开资料显示,这些被要求临时停建或缓建的煤化工项目都是以能够将丰富煤炭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为目标落户的,项目建成后,不仅能造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可贡献几十上百亿元财税。从项目前期调研论证、相关手续办理,一直到开工建设等诸多环节,当地政府都不遗余力地给予了诸多便利和支持。有些还被确定为示范项目。但是现在都前景未知,地方政府宁愿冒得罪项目、影响维稳的风险也要叫暂停。

  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提出: 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PVC)、 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烧碱、纯碱、磷铵、黄磷、水泥(熟料)、平板玻璃、超高功率以下石墨电极、钢铁(已进入产能置换公示阶段的,按国家规定执行)、铁合金、电解铝、氧化铝(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除外)、蓝宝石、无下游转化的多晶硅、单晶硅等新增产能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 除国家规划布局和自治区延链补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外,“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合理有序控制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

  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审查涉“两高”行业有关综合性规划和工业、能源等专项规划环评,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发展规模,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严把“两高”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

  当地政府压力巨大,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分配给全区新增的用能指标仅500万吨标煤,而一个超大型煤制烯烃项目建成后年综合能耗就超过1500万吨标煤,“十四五”国家分配给陕西省能耗增量仅1380万吨标煤,其中,分配给工业领域的只有280万吨,但仅仅一个煤化一体化项目一旦建成投产,每年的能耗就达2000万吨标煤。

  5月19日,山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两高”项目梳理排查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指标,严控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含改扩建和技术改造),新上“两高”项目,必须在产能替代、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能耗替代、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全部落实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6月3日,榆林市发改委召开榆林市“十四五”重点项目梳理排查工作推进会,要求立即梳理排查“两高”项目各项前期手续和能耗、排放等指标达标情况。对于在建和拟建项目,要延长产业链,增大附加值,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对已建成的存量项目,要倒逼企业提升能效水平;对于没有改造潜力的项目,要应关尽关。

  辽宁省提出,从审批行为、投资准入、节能审查、能耗双控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审查、事中事后监管等7个方面入手,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

  中国既然做出双碳目标的承诺,定会来真的、动硬的。这样一来,能耗较大的能源化工产业短板将暴露无遗,受到的冲击也将空前。企业只有丢掉幻想和侥幸,直面现实,努力开发并应用新的绿色工艺技术,不断自我革命,才有可能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