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客倾力打造的煤化工领域大数据平台

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煤化工信息网
快讯:
行业资讯
从循环经济到碳中和 煤化工企业如何成为氢能先锋?
作者:化小北 来源:煤化工信息网 浏览次数:1414次 更新时间:2021-05-31

  这家16年来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如今站到了“碳中和”赛道的有利起跑位置,这为中国的超长期的政策连续性提供了绝佳注脚。

  宝丰能源立足源头治理,依托科技创新,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施了“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已于2021年4月建成投运。

  这次宝丰投产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年产 2亿方绿氢和1亿方绿氧,为已知全球单厂规模最大、单台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项目。目前,制氢综合成本控制在每标方1.34元。下一步,宝丰能源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将绿氢制造成本达到每标方0.7元,与化石能源制氢成本持平,达到行业最优水平。

  这也成为新能源产业界的一件大事。

  宝丰制氢设备合作方,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主任张玉广在采访中指出,宝丰能源通过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替代化石原料生产高端化工产品,是一项有益尝试。实际上,氢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远不止是作为燃料或储能,例如,氢是合成氨、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氢气的导热效率是空气的7倍,中国大量火电发电机的转子,都是通过氢气导出热量;氢冶金也是重要的前沿方向,中国是钢铁大国,炼一吨铁本来要排放两吨二氧化碳,但是如果通过氢气还原,全过程不会有碳排放的产生。

  张玉广分析,电解水制氢,从原理上来说,可能非常简单,但经济性上始终是一个问题,国家级科研机构七一八研究所自1966年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硕博士团队的研究,在技术上不断小步快跑,目前在单位能耗上已经到了国际领跑的阶段,但是在整个产业布局来说,仍有较大的前期投入成本,因此,这次和宝丰能源合作,投产了世界上单台产量最大的制氢设备,对整个产业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先行和榜样。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在采访中指出,现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来进行经济发展的中西部省份还很多,但整个能源资源的转型是一个必然趋势。过去我们老说中国“富煤、缺油、少气”,但实际上中国最大的能源资源实际上是可再生能源,我们的太阳能,风能禀赋是很丰富的。

  “烧煤的不一定一辈子烧煤”,周大地说,过去,我们在一个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扩张阶段,能源的重心都放在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搞了包括宁夏煤电基地在内的13个能源基地的布局,但是今后30年,化石能源基本上要退出,整个能源体系要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煤炭产业的发展,要逐渐向煤化工转变,同时要考虑碳排放的问题。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使它能够为我们做出更多的积累,是我们能够更好地转向可再生能源,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不过,南方科技大学清洁研究院院长刘科提到,风能、太阳能虽然很有前景,但受客观条件制约还很大,比如火电厂一年8000小时不间断发电,但即使在太阳能禀赋相当好的宁夏,一年也只有1700小时能够发电,如今西部出现比较严重的弃光弃风现象,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电网中只要有15%的非稳定电源,就会导致整个电网的不稳定。

  刘科指出,宝丰能源目前的光伏绿氢项目与煤化工厂耦合,能够解决一部分新能源就地消纳问题,是非常好的尝试,但它还是局部性的先行先试。全局来说,新能源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可能还是需要碳汇来解决其经济性的问题,在技术进步过程中,不断通过调整政策,去动态平衡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

  几位业内专家的分析,道出了宝丰作为一家民营现代煤化工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在光伏和氢能上提前发力,还要兼顾生态和沙漠治理,短期内,这显然并非经济上的最优,但宝丰甚至先于一些国企,如此前瞻且大手笔地关切“碳中和”的问题,答案或许要从宝丰的“初心”和发展轨迹中去找。

  在企业官方网站的简介中写道:

  公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通过集成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及装备,“煤、焦、气、甲醇、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精细化工、新能源”于一体的高端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用煤代替石油生产高端化工产品,实现了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化工原料的转变及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国内高端煤基新材料和化学品制造的领军企业,树立了循环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有心人会注意到,“循环经济”是这段简介中的高频词汇。发展循环经济,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时的重要题中之意。2004年9月,时任国家发改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讲话,系统论述人类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2005年,宝丰能源成立时,这是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有意思的是,这家16年来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如今站到了“碳中和”赛道的有利起跑位置,这为中国的超长期的政策连续性提供了绝佳注脚。

  宝丰能源自身也从这种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中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建设投资成本比同行同期同规模企业节约30%以上,运营成本低约35%。

  在接受采访时,宝丰能源集团董秘黄爱军详细剖析宝丰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我们的循环经济有一个一体化优势,有一个规模优势,总体上也不是哪一方面比别人高明许多,实际上是方方面面都抠出一点,算总账的时候才发现比较可观”。

  宝丰的主营业务有两大块,一是煤制甲醇,再从甲醇制聚乙烯聚丙烯,这是一条产品线;二是自有煤矿开采、洗选、炼焦,这是第二条产品线;另外还有第三块业务,是把前两项主营业务产生的一些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精细化工产品。

  黄爱军分析,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这块业务去年占我们总营收的58%,总利润的57%,是我们最大的一块业务。从国内同行情况来说,有的企业是只做煤制甲醇,有的企业是外购甲醇制造烯烃,这在东部企业占大多数。宝丰的一体化优势,就是把这两段连起来,产生很大的成本优势。比如,不管外销甲醇还是外购甲醇,都要承担一个液态甲醇的运输成本,每吨比固态的烯烃产品要高几乎一倍,另外,大约3吨甲醇才能制成1吨烯烃。对宝丰来说,我们需要外运的只有终端产品烯烃,成本大约是2毛1到2毛2每吨/公里,其他的中间产品,在我们园区内,固体是用皮带运输,液体是用管道运输,这与车辆运输相比,是非常大的节约,这是产业一体化优势的一个例子。

  其次,我们煤制烯烃的业务和煤炼焦碳业务也有一个协同优势。我们每年焦炭实际生产约440万吨,炼每吨焦炭会产生500万方焦炉气,一年就是约21亿方,其中一部分会在炼焦的时候烧掉,还剩大约12亿方。我们煤制甲醇CH₄O时,首先要把煤气化成煤气CO,要用空分机先把氧气打进去,再加入氢气H₂,使CO和H₂的比例达到1:2。如果纯粹用煤气来制甲醇,就必须加水,使其反应成氢气H₂和二氧化碳CO₂,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提高氢气比例。而焦炉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氢气H₂(55%~60%)和甲烷CH₄(23%~27%),甲烷还可以进一步裂解成氢气H₂和一氧化碳CO,所以把焦炉气加进去,就能够减少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

  再讲第三块,精细化工业务,因为我们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我们的副产品产生比较多,所以单独建一些深加工系统的边际成本也比较低。

  这是生产方面,还有一个是投资建设和运营方面。首先我们最初规划建设时,布局眼光比较长远,宁夏这边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也比较丰富,我们一期、二期和现在建设的三期工程都连在一起,这就方便我们刚才说的皮带化和管道化运输设备的部署,长期来说,设备的维护成本也比较低。从厂区建设来说,我们作为民营企业也有机制灵活的优势,比如说厂房关键设施肯定需要包给一级资质的企业来施工,但是其他比如办公楼、食堂之类的,三级资质的企业也能建,我们就会把这些部分分包出去。还有一些精益管理方面的细节,比如我们要求技术人员全程跟随厂区施工,一方面起到监工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前熟悉设备,确保顺利投产。还有我们的产品成本低,质量不低,这就有市场竞争力,能够确保生产的长周期满负荷稳定运行,大幅减少浪费。

  其他还有比如按市场导向进行原料配比、工艺参数的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外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灵活运用等等方面,讲起来可能过于琐碎。

  黄爱军最后总结,我们可能目标比较明确,计划比较周密,预算比较到位,最后执行比较严格,尤其是最后一点,在严格执行方面,宝丰相比一些同行同规模国企,做得稍微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