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下黑装到绿衣翩翩;从焦化厂区到旅游景区;从污染治理到能源综合利用……, 近年来,山西襄汾持续推进全县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全县工业企业在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5月12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治理襄汾行”采访团队走进襄汾,实地了解该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
襄汾是山西省的工业大县,焦炭产量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生铁和粗钢产量占到全市的一半以上,形成了焦化、冶金、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轻工等产业多元发展格局。工业企业既是利税大户,也是污染物排放的“大户”。
“到“十四五”末,全县规上企业力争达到100家,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1—2家,10亿元以上的10—15家;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比重达到8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多点支撑、多元驱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新型工业体系。” 襄汾县政府副县长张海荣表示。
近年来,该县以工业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治企、控煤、管车、降尘、禁烧、治水、净土”等各项工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累计投入30多亿元,对全县187家工业企业实施深度治理,钢铁、焦化重点行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取缔326家‘散乱污’企业;压减淘汰焦化产能270万吨。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7年的8.27下降至2020年的5.78。” 张海荣向采访团介绍道。
山西光大焦化气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现有员工1500余人,目前已形成120万吨洗煤、150万吨焦炭及干熄焦配套余热发电、15万吨甲醇和5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规模。2020年光大焦化公司焦炭和甲醇两项产品全部评为全国能效“领跑者”,其中焦炭能耗为107.6kgce/t;焦炉气制甲醇能耗1148kgce/t,两项指标成为全国领跑、山西唯一的企业。
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同是焦化企业,近年来,万鑫达新建了中水处理车间、烟气脱硫脱销项目、一体化智能管控中心、气模密闭项目、焦炉封闭大棚等各类环保升级项目。万鑫达的气膜式封闭煤场是目前全国冶金和化工行业的第一座气膜结构的煤场,跨度也是国内最大的,达到117米,高度最高点是34米。
“每年都在增加新的环保升级项目,我们正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美好的生态蓝图。‘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实现碳减排,采购我国的新能源纯电装载机,淘汰原先燃油和燃气装载机。” 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孔令师介绍说。
水是生命之源,襄汾县境内共有汾河流域重要河(沟)道13条。“近年来,我们投资10.58亿元,完成了汾河襄汾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 张海荣说。
据了解,2012-2014年,按照临汾市“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布局要求,襄汾县投资10.58亿元,分上游、城区、下游三段两期实施了汾河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一期为上游段和城区段,二期为下游段)。工程实施后,河道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汾河城区段达到50年一遇,上游和下游段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堤内外绿化面积373.27万㎡。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紧盯影响制约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层次原因,下定决心压减焦化钢铁落后产能,倒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围绕“六新”要求,发挥我们在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特种金属材料、中药材加工等方面的基础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全力建设全市工业转型示范区。张海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