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过去几年中国焦炭产量一直占全球焦炭总产量的60%以上。自2018年起,钢铁行业受益于去产能,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合规企业生产积极性持续提高,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加上下游房地产、汽车制造、基建投资需求旺盛,2020年国内钢铁产量达到10.6亿吨。在钢铁市场带动下,焦炭产量也继续走高,达到了4.7亿吨,这个产量已经接近2014年的水平,过去保持了5年的4.5亿吨以下的水平在2020年戛然而止,或者说落后产能淘汰后产量不减反增,当然很大程度是受到了钢铁产量的影响。
国内焦化企业主要分为钢铁厂自有焦化企业、独立焦化企业和部分煤炭企业投资建设的焦化厂。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钢铁厂自有焦化企业焦炭产量约占全国焦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焦化厂的设立一方面是要考虑炼焦煤资源供给,另一方面是钢厂对焦炭的需求。因此,我国焦炭主要集中在炼焦煤资源富裕地区和钢厂集中地区。全国焦炭产量超2000万吨的省份有7个,合计产量29951万吨,占全国焦炭总产量的62%。其中,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焦炭产区;河北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第二大焦炭生产地,但受到环保因素的影响,河北焦炭产量逐年递减,陕西、内蒙等地的焦炭产量正不断增加。
作为传统工业领域,焦化行业资金和技术壁垒不高,原先全国各地有众多零散炼焦产能,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但工信部 2014 年 3 月颁布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 年修订)》,对焦化企业布局、工艺装备、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资源与能源消耗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捣固焦炭化室高度必须 5.5 米及以上、企业生产能力 100 万吨/年及以上、吨焦耗水从 3.5 吨降低为 2.5 吨,焦炉煤气利用率从95%提高到 98%、水循环利用率从 85%提高到 95%等。上述要求对新建或改扩建焦化企业在资金、规模、技术和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增产能方面,目前确定的多数为大型焦炉及钢厂焦化。未来,随着国家“去产能”和环保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焦化行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为了降低单位成本压力,只能增加焦炭产量。
近期,国家环保部门在对山西进行督察时发现,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134万吨/年焦化项目、介休市昌盛煤气化公司180万吨/年焦化项目、山西茂胜煤化集团216万吨/年焦化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山西聚源煤化300万吨/年煤焦化提标升级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210万吨/年焦化项目在未完成水资源论证和节能评估,部分项目未获得环评批复情况下,从2019年初开始陆续违法开工建设。其中,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210万吨/年焦化项目已于2021年1月部分建成投产。
根据测算,这5个焦化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比2019年实际新增焦化产能692万吨,每年将新增用水约1200万吨、新增用煤约1000万吨,并大幅增加主要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显然,这对于碳达峰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在2018年,山西省政府就制定了《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等产能,确有必要新建的,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在焦化行业提到的应该是减量置换。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印发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年决战计划的通知,在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要求太原、临汾长治等市按照压减方案,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炉;其次,晋中、吕梁、运城、忻州、阳泉属于“1+30”区域县市力争全部退出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焦炉。2020年采暖季前,全省关停淘汰压减焦化产能2000万吨以上。而此次督查发现的介休昌盛和茂胜煤化的4.3米都是列入2020年底淘汰的对象,虽然焦炉淘汰了,但产能保留下来了,通过升级改造,新的焦炭产能能释放得更多,原来很多的僵尸产能通过产能置换又重新获得了新生。
左手倒右手,最后多出几根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