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石科院与炼化工程集团广州(洛阳)工程联合研发并承担工程设计的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50万吨/年芳烃型移动床轻烃芳构化装置反应单元开始进料,10日生产出合格产品,12日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顺利投用,标志着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芳烃型移动床轻烃芳构化装置实现开车一次成功。
该装置主要以C3~C7混合轻烃为原料,生产苯、甲苯和混合二甲苯,同时副产氢气。早在2016年4月,石科院与广州(洛阳)工程就承担了该项目的可研工作。当年11月,该项目获批后,双方紧密合作,展开了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石科院负责移动床轻烃芳构化工艺与专用催化剂开发,广州(洛阳)工程承担装置工程技术开发。
近年来,传统轻烃芳构化装置加工的原料以碳四不饱和烃为主,产品主要为汽油调合组分,经济效益较低。石科院及时把握炼油向化工转型发展大势,对反应路径和催化剂作用机理深入研究,开发出新一代轻烃芳构化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实现了轻烃芳构化原料向低价值的轻石脑油和液化气等饱和烃组分的拓展,产品转变为以芳烃、丙烷、氢气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技术经济性大幅提升。
为克服固定床轻烃芳构化芳烃产率低、积炭速率快、运行周期短等缺陷,同时满足移动床技术对催化剂循环和再生的要求,石科院首创开发了非贵金属、高分子筛含量的小球形轻烃芳构化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芳烃选择性、高强度、高水热稳定性、低积炭速率及再生性能好等优点。在工艺技术开发方面,石科院基于在移动床技术平台方面的优势,结合轻烃芳构化催化剂独特的反应和再生特点,开发了移动床反应和连续再生技术,使轻烃芳构化反应始终在高苛刻度条件下连续进行,原料和产品结构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显著提高了该技术的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为轻烃资源高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今年春节及疫情防控期间,石科院科研人员坚守在催化剂生产一线,对新一代球形移动床芳构化催化剂生产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百天的连续奋战,于4月初完成全部成品催化剂生产,并验收合格。6月,石科院派出技术团队奔赴大榭石化现场,与广州(洛阳)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为催化剂装填、进料调整、操作优化、产出合格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