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实施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二期和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通知。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一)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风光融合绿氢化工示范项目二期。并网型,新能源建设规模40万千瓦(全部为风电),制氢能力2万吨/年,氢气用于中天合创烯烃绿氢替代,配建储氢能力21.6万吨,项目投资业主为中石化新星内蒙古绿氢新能源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开工时间2023年6月,投产时间2024年6月。
(二)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并网型,新能源建设规模254.6万千瓦(其中风电174.2万千瓦、光伏80.4万千瓦),制氢能力10万吨/年,氢气通过长输管道送至燕山石化,项目投资业主为中石化新星内蒙古绿氢新能源公司,计划总投资205亿元,开工时间2023年12月,投产时间2027年6月。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电和绿氢的大规模应用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行业碳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相应地,化工行业大规模应用绿电和绿氢,也为风电和光伏产业链,电解水制氢技术与设备及氢储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2022年2月,国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提出,乙烯行业要加强应用绿电的裂解炉装备及配套技术开发;氯碱行业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煤化工行业推动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合成氨行业优化原料结构,增加绿氢原料比例。
2022年4月,国家《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宗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明显下降,推动用能设施电气化改造,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行业领军企业正在大力推进绿电、绿氢与化工耦合发展。2022年2月,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启动,其中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巴斯夫与博枫签署为期25年的固定价格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协议,博枫将为巴斯夫建造专属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使巴斯夫总投资100亿欧元的湛江一体化基地在2025年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以绿电制绿氢代替化石能源制氢已是大势所趋。2022年11月,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绿氢示范项目在中原油田中交;中国石化还计划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建设绿电制氢项目,并通过400公里的管道将10万吨/年氢气输送至燕山石化。2022年,内蒙古宝丰推进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40万吨/年绿氢制烯烃项目,结合配套的风光制氢一体化装置,实现绿电、绿氧、绿氢与煤制烯烃耦合碳减排。